共克时艰 有理说“理”

共克时艰  有理说“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理学院全面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和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争做疫情防控排头兵,确保全院师生安全,落实“停课不离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要求,目前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线上教学不缩水、不打折

  理学院作为一个教学大院,本学期面向全校承担了55门课程、348个课堂的教学任务。为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学院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网络教学培训,理论课全部实现在线教学。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确定了“外引国家优质课程,内建专业课程资源,多平台共用,互动方式多样”的在线教学原则,老师们精“辛”准备、全“心”投入、崭“新”上课、温“馨”辅导,全力保障线上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进度不减慢,教学过程不走样,教学要求不降低,教学效果不打折。

 

  精“辛”准备。自1月31日学校组织在线教学培训以来,全院教师活跃在学校构建的三大平台的各个微信群,学习掌握在线教学技能。青年教师一马当先,老教授也不甘落后,老师们以课程为单位组建团队制作教学辅导视频,搜集整理在线教学资源,交流分享在线教学小妙招,适应线上教学更新完善PPT,公共教研室提前选定教学资源、上传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与学生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保障沟通渠道畅通。针对触“网”不多的老教师,教研室安排网课高手与其结对子携手并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汪大云老师面向全校两次举办示范课,2月5日《大学物理A》在线观摩,全校有656名教师和32名学生共享空中课堂。

 

汪大云老师开设在线教学观摩课

 

  全“心”投入。数理公共基础课量大面广,各课程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授课进度,统一在线备课。高等数学采用MOOC+自制资源,精选课后习题,教师分组在线答疑。大学物理使用自制资源+翻转课堂形式,保持与学生互动。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的老师们不舍昼夜,全力攻坚,制作教学视频。物理实验理论课程组提前联系到全部4287名同学,不让一名学生“逃”课。目前,全院有113门次课程自建了教学资源,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录制了多门课程。为防范网络拥堵和教学平台故障,老师们还在多个平台建立课程,可随时切换到第二方案,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

 

概率统计自制教学视频资源

 

       

概率统计教学模式分享              教学小妙招分享

 

  崭“新”上课。线上教学一周来,老师们在河工云课程、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程、智慧树,并结合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多个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有的老师使用直播教学,有的老师采用翻转课堂,有的老师使用MOOC+网上辅导,有的老师使用平台+QQ互动,为提高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并及时分享自己好的教学模式和小妙招,顺利实现了从三尺讲台上的“教书匠”到“教学网红”的华丽转身。

 

雨课堂平台在线教学

 

  温“馨”辅导。网络教学答疑辅导至关重要,为此老师们利用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和学生实时在线答疑解惑。有时网络拥堵,组织学生错峰登陆,安抚学生急躁心情,2个学时的课程,老师们总会忙碌小半天的时间。数理课程概念抽象,老师们就通过文字、语音、画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不把疑问带进下一节课堂。在组织好线上教学的同时,老师们还在做学生返校、甚至是分批错峰返校切换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准备,力争无缝对接。

 

       

与学生在QQ群中互动             手机端学生课堂评价

 

  二、疫情科研攻关,贡献工大力量

  寒假期间,老师们在做好防疫和线上教学准备的同时,坚持科研工作不放松,科学防疫不缺“理”。

  学院创建了基金申报QQ群,多方收集、及时发布各类课题申报与延期的最新信息,细化项目分类,精准到人,做到项目申报点对点答疑。老师们居家科研,打磨精品,潜心撰写论文、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目前学院正在申报或准备申报天津市、河北省、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40余项。

 

学院学科负责人线上会议与QQ群交流科研信息

 

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进行视频组会

 

  为减小疫情对科研的影响,导师纷纷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与研究生建立联系,在线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展永教授、安海龙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在中科院一区顶级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论文,展永教授、邢成芬教授、袁宏博副教授在中科院一区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论文,邱亮副教授、邢成芬教授在中科院一区顶级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论文,刘新为教授和王金环副教授分别在中科院二区顶级期刊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Neurocomputing上发表论文,黄亚魁副教授在中科院三区期刊Optimization Methods & Software上发表论文;金少华教授获批河北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和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疫情期间老师们发表高水平论文

 

  按照学校学科交叉融合要求,学院着手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一方面利用现有学科平台,支撑学校新工科、医工融合发展,以数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三个平台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从学院内部团队融合开始,实现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在何华教授的带领下,安海龙教授团队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张学奎教授团队就非编码RNA与离子通道工作调控肿瘤演化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目前正着手准备申报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在展永教授的带领下,生物物理研究所发挥多年积累的科研经验,把论文写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打好抗“疫”阻击战贡献工大力量。高分子材料河北省重点培育创新团队基于多功能生物膜特有的抗菌、抗病毒活性,联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二次开发,探索对新冠病毒的消杀工作。离子通道靶向药物研发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发挥在蛋白靶向药物研发和纳米粒子研发领域的经验,联合北京中吉智药共同搭建抗病毒药物活性检测报告系统,基于中药有效成分,已发现20种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候选药物。

消杀新冠病毒的两种方案

 

  三、全院高效运作,坚决守好“责任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对疫情的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坚决守好“责任田”,确保师生平安。

  学院办公室建立起全院143名教师台账,各教研室、党支部每日汇总报告教师动态和各项数据信息,坚持当日更新、按时上报。

  学院现在本科生1098人,研究生182人,为准确掌握学生动态,自1月23日起,在陈强书记的带领下,学生工作迅速组建起五级联络快速反应体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全院辅导员严谨、高效、负责的过硬本领,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默默坚守在一线阵地。

 

精准摸排,联防联控

 

  我院有湖北籍学生39人,是全校湖北籍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为确保每位学生平安,把学校的关心送达每一位工大学子,学院由21名班导师、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结对子,担任包联老师,他们每天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及其家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

  辅导员认真落实摸排工作,整理上报学生的疫情信息,调研反馈学生困难和需求,及时关注个体动态、减轻学生思想负担,用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他们通过录制《我的学生,你还好吗?》“战疫”歌曲、拍摄运动短视频、挖掘宣传突出人物典型事迹,传递牵挂思念、振奋必胜精神,抓住时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好舆论“引导员”。通过转移注意力消除“特殊关注”的距离感、及时转发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信息推送,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心理的“疏导员”。通过组织征集祝福视频、科学防护知识,用歌声、文字、图画诠释家国情怀,做学生人生的“指路人”。通过推进竞赛筹备、笔记分享、课堂打卡、保研交流、简历复修、学情分析、学业预警等系列工作,倒逼学生内驱力,做学生学业的“监督人”。

 

       

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工大学子           战“疫”,我们在一起

 

  疫情防控以来,学院涌现出以信计162班黄征阳为代表的一批逆行青年,他们主动请缨投入到家乡所在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当疫情防控志愿者,体现了我院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院党委每晚9点半定时召开网络碰头会,预判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师生情况,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健全信息沟通网络、办理人才引进手续、组织科研攻关、调整教学方案、“一生一策”制定帮扶方案等等。开课第一周,全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教学工作渐入平稳,学生反映良好。

 

       

学院每晚召开碰头会

 

  今年的寒假与众不同,疫情暂缓了返校的路途,但阻止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浇不灭科研供攻关的热情,止不住学子对知识的渴望,更影响不了我校在“双一流”征途上阔步向前的步伐。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春天的来临!

  (理学院综合供稿)